【德阳市人民医院】

您的位置:首页 >> 最新信息 >>文章浏览

整合多科协作平台 推动专科纵深发展

日期:2015-11-27 14:51:53  来源:德阳市人民医院

  ——记快速发展中的德阳市人民医院介入中心

  “谢谢各位辛苦的医生护士,是你们给了我第二次生命……”本月初,23岁的小龚和家人来到德阳市人民医院,向曾救治他的医生表达感谢,并将4面代表感谢心意的锦旗分别送给了该院放射科、麻醉科、感染科和重症医学科。4面锦旗的同时到来,让该院的医生们颇有些受宠若惊,但小龚则表示,说再多感谢的话语,送再多锦旗,也无法表达他和他的家人对挽救生命的医生的感谢。

  据了解,因出现咳血症状,小龚10月8日来到市医院就诊,住进感染科进行药物治疗。在院治疗期间,原本病情已有好转的小龚突然发生大咯血,咯血量多达1500毫升,情况十分危急。多科医生紧急会诊考虑是肺部血管破裂所致,拟行手术止血。但如果采用外科手术,一次开胸的手术创伤大,时间长,病员严重失血的情况下是否能“熬”得住?医生决定实施急诊介入手术,栓塞破裂的肺部血管。这时候,小龚的呼吸已经很微弱了。麻醉医生紧急进行气道插管并用呼吸机帮助病员维持呼吸功能,感染科的医生也不

放心,和麻醉医生一起推着呼吸机把病员送往介入手术室。介入中心黄文副主任医师参与了会诊,在明确要施行介入手术以后,黄医生迅速安排做好了手术准备,大型的平板X光机(DSA)预热备用,手术人员迅速到位,器械器材准备完善……一台急诊的介入下支气管动脉栓塞术开始,在造影剂的帮助下,迅速定位引发出血的破裂的右侧支气管动脉,微导管顺利到达病变血管,置入弹簧圈栓塞破裂的支气管动脉,出血很快止住,手术进行了2个多小时。术后小龚进入重症监护室观察治疗,几天后终于脱离了生命危险。

  让小龚一家更觉得十分欣慰的是,人一天比一天有精神,而且肺功能基本没受什么影响。原以为这场突然来袭的大病即使治好了,肺部的功能也会衰减,没想到10月29号小龚就能康复出院了。黄文说,当时决定实施介入手术,也是考虑到病员很年轻,医生希望最大限度的不影响他的肺功能,让他以后的生活可以如正常人一般。

  市医院院长麦刚博士认为,当今外科的发展趋势是“精准”和“微创”,而多科协作这一理念更是能有效的整合医学专科向纵深发展的优势。今年开始,市医院内部进行了多项改革。首先是在全院推行多科协作医疗(MDT),外科系统引进了“手术快速康复”,多个手术科室力推腔镜、无创等手术、检查方式。而介入医学这门新兴学科,更是融合了“精准”、“微创”、“多科协作”理念。3月,市医院整合放射科、超声科、心血管内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心胸外科、肿瘤科、普外科、血管外科等多个临床医技科室的资源成立介入中心,改变以往“单打独斗”的方式,将学科发展、工作流程、标准化管理等综合到一个平台上来,促进了资源的共享和有效利用,让更多的像小龚这样的危急重症患者通过介入手术挽救了生命。

  精湛的技术为发展提供保障

  一根细细的导管或穿刺针几乎可以到达身体各个部位的组织和器官;一个不到3毫米的穿刺针孔竟是一台大手术在体表留下的所有印记;一双灵活的妙手在体外操纵就可以对人体各个器官组织进行查漏补缺、扩张疏通……这就是介入医学,通过高精度的医学影像设备引导,仅开一个针孔小口,依靠微导管直接在血管内或经皮穿刺到病变部位进行局部治疗。这种微创技术广泛运用于全身各系统疾病的诊治,具有“不开刀、不出血、疗效好、创伤小、痛苦少、恢复快”等优点。介入医学,成为与内科、外科并驾齐驱的第三类诊疗学科。

  在市医院,尤其是在介入中心成立后,介入医学业务领域不断拓展,业务量也呈大幅增长的态势,而他们在数量增加的同时更重视质量的提高。据介入中心主任张祖建主任医师介绍,今年以来,该中心手术量增加了40%,急诊介入和各种治疗性病例更是大幅上升,除了原来的各种心脏造影和心脏支架手术,脑血管疾病和全身外周大血管疾病的介入手术增加尤其明显。很多心肌梗塞、脑出血等危急重症患者均在介入中心医技护的密切配合下战胜死神,走向了康复。

  患者的信任和期待给予了从事介入医学的医生们极大的动力,让他们在技术上更加精雕细琢,致力于新项目、新技术的开展。目前该中心开展介入治疗的范围主要以心脏介入、神经介入、大血管介入、肿瘤介入4大方面为主。凭借影像诊断与微创治疗为一体的特点,以微创、安全、并发症少、恢复期短、可重复性强以及不破坏人体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等优点,向广大患者展示出了介入医学广阔的发展前景和旺盛的生命力。

  先进的设备为发展奠定基础

  对于这样一门快速发展的高精尖技术,其发展的每一个脚步都离不开先进设备的支撑。今年以来,为了丰富肿瘤微创治疗的手段,市医院陆续引进了肿瘤微波消融治疗、放射性粒子植入等专用设备,还根据介入中心的业务量增购了一台先进的平板DSA,让医生在介入手术中“如虎添翼”。

  “介入医学无论从诊断还是治疗,对设备的要求都很高。因为搞介入的医生都知道,手上的工作都是精细活儿,不能有一丁点差池,先进的设备、器材就是我们开展诊疗的‘透视眼’和‘遥控手’,只有把设备用好的介入医生,才能让患者真正得到最好的治疗。手术创伤越小,患者才能更快更好的恢复。”张祖建说。

  前沿的理念为发展指引方向

  尽管介入中心成立才大半年的时间,却已经在医院内部形成了整合的机制,在患者中间也树立起了良好的口碑。快速的发展已成常态,接下来的道路该怎么走?“多科协作,统筹整合、优势互补”,这是张祖建对介入中心下一步发展的定位。因为介入医学可以运用到全身各系统疾病的治疗当中,因此各个专业之间的合作越来越多。“当初医院领导班子决定成立介入中心,也是基于多科协作的考虑,让介入中心成为一个合作的平台,不仅是整合人员,还有技术上的整合,观念上的整合,乃至专业的整合。”

  按照张祖建的构想,接下来要着手实施打造的是与外科深度合作的“杂交手术室”。“杂交手术室”是多科协作从诊断走向治疗的重要平台,通过这一平台,可以在同一台手术中运用外科技术与介入技术,实现优势互补,取得更好的手术效果。

  投身介入更是一种对医学事业的奉献

  由于介入手术大部分都要在射线下开展,每天穿上几十斤的防辐射铅衣,戴上专门定做的防辐射眼镜以及铅围脖、铅帽,介入中心医生的手术都要在“负重”中进行,一天几台手术下来,即使是年轻的小伙子也会浑身乏力,腰酸腿疼,更别说介入医生还长期面临暴露在射线下的威胁。面对记者的担忧,张祖建笑着说:“当医生是需要有奉献精神的,而介入医生尤其如此。”

  随着介入医学的不断发展,更多的病员通过介入手段获得了更好的疗效。而在介入手术室的无影灯下,也有更多的医生在这里挑战着每一条血管的封堵、再通,每一个肿瘤的精准“打击”,他们用智慧、用心血、用健康“劳累并快乐着”,让更多的不可能得以实现,让更多的病员重获新生。

上一篇:

收费员拾金不昧

下一篇:

泌尿外科成功开展经尿道前列腺钬激光剜除术

Copyrights 2005-2016 导医网 版权所有